这两天2018年的小升初很快就要闭幕,然而余温尚存。群里的讨论仍然声声不绝。那么我们就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再进行一个剖析。
去年大家对新政策下的升学,还持一个观望态度的话,今年的升学就让大家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政策的影响。
在小学阶段,所有数学与英语竞赛全部退出,升学不再看证书。公民同招将成为趋势。
去年大家还质疑:
小升初怎么办呢?
是看颜值,看气质,看条子,拼爹?
而今年的学校在不测试学科知识的情况下,考核的是这样一些知识。我们下面做一个快速浏览:
考查5个环节,有体能、英文free talk、古诗文,语文常识等。
10道书画诗词的题,欣赏桌子上的书画作品,然后在pad上选择相符的古诗词;
浦华二
英语自我介绍、迷宫游戏、文学作品人物讨论
上外双语
英语阅读,语文古文和文言文字词解释,搭塔牌,跳操
从上面可以看出,初中学校主要考查学生:
- 英语口语能力
- 语文的综合能力,特别是文言文水平。
- 体育考核成标配。
那么说明,在竞赛取消后,并非只能拼颜值与拼爹,可拼的范围变广,但有章可循。那么对于大家关心的一些升学渠道,昨天的这则消息,颇让人注目。
同时这两天更有消息在说,大同杯数学与物理,以及天原杯化学都将取消。这个消息应该不是空穴来风,想必有一定前兆。
不管消息是否属实,以上这些信息都说明两点:
- 竞赛注定走下神坛,与升学的相关性将大幅度减弱。特别在小学与初中阶段,竞赛与升学,最终会成为零相关。
- 各升学渠道的监管会更加严格。如果前面通过其它渠道有不少成功的,但并不表示以后就有可复制性,难度会一步一步加大。大家需要多方面准备,有备无患。
那么到底升学的明路在哪里呢?
- 校内成绩。
- 综合素质—综评成绩。
大家可以这样认为,校内成绩相当于我们留学申请时需要的标化成绩与GPA。而综合素质,相当于文书,展现一个孩子在社会活动,科技创新,特长方面的能力。这些基本与国际教育通行的标准接轨。
而这次没有证书,来自普通小学的孩子很多在大面中,进了一流学校。大致统计后,都有这几个特点。
- 校内成绩全优。
- 当班干班—-无形中证明领导能力与社会活动能力。
- 知识面广,语文成绩佳,英语口语好。
这几天很多群友私信豌豆妈报告上岸好消息,其中让我最为感动的是这样一个故事。
这个三年级才从外地转到上海来的孩子,没有任何奖状,却最后录取到一流名校,这个结果让人意外,又让人感动。但背后离不开家长的强大信息搜集能力,她一直在相伴的群里,吸收着各种有价值的升学信息与学习经验。我们当时在群里通知大家,今年大面机会将非常多。她相信了。而结果也证实了相信的力量。
同时这个孩子的课内成绩非常优秀。在大面中,表现得很出色。
而另一位我们群里的家长,有一个非常有理科天赋的孩子,最后却没能如愿,将会就近入学。虽然让人嘘唏,但是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?相信金子终会闪光,而且现在新中考,也向家门口的这些学校倾斜。
但另一方面这个家长在信息处理能力方面,尚有反思余地。父母之间的差距,导致了结果差距。
今年上岸的家长们可以分享的几个经验是:
1.奥数不再是必须,因为大面肯定不考。有兴趣有天赋的,可以学习,发展天赋。如果不擅长,可以选择放弃。
2.校内成绩至关重要。如果当一个班干部,也是加分项,可以无形证明孩子的社会能力及领导能力。在有些时候,起着一锤定音的作用。
3.语文能力万分重要。在目前中高考里,语文为王,古诗文加重考核。因此学好语文与古诗文,为初中学习打好基础。在大面中,也屡屡会进行考核。
4.英语口语能力还是一直会被考核。FREE TALK有必要准备。这是未来社会需要的一个必备技能。
5.综合能力一定会作为重点考核。
小升初的结束,意味着新的征程开始。新中考,新高考,将把小升初比较模糊的选择人才的标准清晰化。那么高考作为所有选择人才的最牛鼻的指挥棒,到底是如何选取人才的呢?
我们分享一些数据给大家。这会让大家,对如何布局未来有更清晰的认识。
北大清华在上海招生的主要渠道与方法如下:
北大清华一共在上海招生200+
从上面表格里可以看出,有这几种招生方式。
保送—-以获得IMO金牌为主的学生
自招—竞赛为主
高艺
高体
普通批—-裸考,只看高考分
领军,博雅,上海领军,上海博雅—-这四项都相当于综合招生,看综合素质。
这些各自占比是多少呢?
北京大学
综评占比: 58%
裸考: 17%
自招(竞赛): 14%
清华大学
综评占比: 55%
裸考: 24%
自招(竞赛): 17%
上海交大
综评占比:77%
裸考: 4%
自招(竞赛): 1%
上海复旦
综评占比:79%
裸考: 5%
自招(竞赛): 2%
从上面可以看出,幼小初高都在经历大改革,彻底改变了对人才的挑选机制。综招是主流的招生方向,做好综合素质教育是新形势下必须要做的。
对于我们来说,虽然不能控制风的方向,但却可以调整帆的方向,达到胜利的彼岸。
不管对于即将面临小升初的家长,还是刚刚经历完小升初的家长,都希望大家:
在育娃的路上,
无惧前路,
勇敢前行!
始发于微信公众号: 相伴升学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