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这里有一种与深圳相符的精神气质,有一种与世界相通的开放心态。
这里有一切为了学生,遵循教育规律的教育方式和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,尊重个性、主动发展、追求卓越,在这里,每个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,可以构想未来的形状,追逐自己的梦想,你的身份从单一的“学生”逐渐变得多元;学长团的学长学姐、模拟联合国秘书长、独立学生媒体编辑、在美国林肯中心向全世界歌唱的合唱团成员、国际奥赛金牌获得者……
在这里,你可以与众不同,更可以出类拔萃。
成长被古老的凤凰木记在年轮里,在这里学习知识、在这里学习成长,在这里懂得兴趣与好奇心的重要价值,在这里交到相伴一生的良师益友,在这里经历不可替代的精彩青春,这里就是,无可替代的深中。
(2) 培养目标:培养具有中华底蕴与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
(3) 深中精神:追求卓越,敢为人先
(4) 校训:团结、进取、求实、创新
(5) 校风:主动发展、共同成长、不断超越
(6) 教风:敬业爱生,言传身教
(7) 学风:尊师守纪,勤学多思
目前,我校有高级教师 141人,博士27人,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177人,占约45%。数理化三科金牌教练20多人,正高级教师、特级教师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等各级各类名师100多人。
广东省理科前10名:杨明真、王旭阳
广东省文科前10名:唐灵聪
2、广东省理科前50名,深中有10人;理科前100名,深中有13人;前200名,深中有25人;前500名,深中有50人。各段人数均列全省第一。
3、广东省文科前50名,深中有2人;文科前100名,深中有6人;前200名,深中有12人;前500名,深中有23人。各段人数均列深圳市第一。
4、有30人被北大清华录取,其中北京大学17人,清华大学13人;被“985”工程高校录取377人,被“211”工程高校录取503人。复旦大学12人、上海交通大学7人、浙江大学7人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1人、中国人民大学11人、中山大学99人、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21人。另外,香港大学8人、香港科技大学7人、香港中文大学7人。
2010-2017年深圳中学考入
清华北大的学生人数统计

2012-2016年香港高校录取人数统计

美国大学排名前30录取情况



2013年,深中HMMT-2013团队获总分第13名、小组赛第12名(中国参赛队伍中第2名)、接力赛第18名;个人赛周韫坤获总分第7名、代数单项第7名、几何单项第17名、组合单项第19名,彭昌南获总分第50名、几何单项第14名,夏商周获几何单项第8名,何志扬获几何第31名。
2014年,深中HMMT-2014团队获小组赛第5名;个人赛周韫坤获总分第4名、组合单项第3名、代数单项第4名、几何单项第13名,胡颀轩获总分第7名、代数单项第2名、几何单项第36名,夏商周获总分第36名、代数单项第14名、几何单项第40名,程佳文获总分第39名、几何单项第9名。
2015年,深中HMMT-2015团队获总分第28名、小组赛第19名;个人赛齐文轩获代数单项第15名,张宇轩获几何单项第20名。
2016年,深中HMMT-2016两支团队分获总分第13名和第30名;个人赛齐文轩获总分第27名、代数单项第11名、几何单项第12名,沈逸洋获总分第38名,肖岢成获总分第46名。共有7位同学进入个人赛总分前100名。
2013年,深中PUMaC-2014团队获Team Round第7名(在中国参赛队伍中是第1名),Power Test第4名;个人赛周韫坤获总分第2名、代数单项第1名。
2014年,朱恩廷获几何单项第9名。
2015年,张鹏程获代数单项第2名。
2015年,杨粤鹏、邢恒瑞、李泽玮获第31届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一等奖。
2011年,宋元明清、龚倩怡、冯铿城、邹新慧获第14届美国高中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。
2012年,李依琛、王喆沛、林桂兴、李卓尔获第15届美国高中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。
2015年,谢丰宇、张鹏程、余品萱、杨粤鹏获第18届美国高中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。
2009年,王子丽获第2届丘成桐中学数学奖全球铜奖。
2011年,何卓东获第4届丘成桐中学数学奖全球银奖。
2014年,梁燕、刘睿豪获第2届丘成桐中学物理奖全球银奖。
2015年,孔喆、叶依林获第8届丘成桐中学数学奖全球铜奖。
2017年,潘明昊同学获得第十届丘成桐中学科学奖(数学)全球总决赛铜奖,并列全国第一。
2010年,谢元正获第23届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铜牌。
2011年,曹雨、赵思齐、朱琳玥获第24届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铜牌。
2012年,刘一晗获第25届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铜牌。
2014年,梁燕、刘睿豪获第27届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金牌。
2012年,深中USAYPT-2012团队获美国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年度第5名。
2013年,深中USAYPT-2013团队获美国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年度总冠军。
2014年,深中USAYPT-2014团队获美国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年度亚军。
2016年,深中USAYPT-2016团队获美国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年度总冠军。
2015年,深中iGEM团队获国际遗传工程设计大赛铜牌。
2016年,深中iGEM团队获国际遗传工程设计大赛银牌。
2017年,深中代表队SMS Shenzhen荣获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金奖。
核心理念: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充分发展
实施策略:学生按需选学,学校按需施教, 高校按需选材
实施目标:更有价值地学习,更自由地学习, 更高效地学习
(2)课程体系
标准课程体系、实验课程体系、荣誉课程体系(请关注公众号后续专题报道)

实验课题体系:具有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,开展教育教学实验、具有中国情怀、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创新人才。实验体系分为高考方向和出国方向,高考方向学生参加国内高考,出国方向其课程设置及实施与国际接轨。
荣誉体系:针对学生数理化方面的需求加强了理科的课程设置。
建构按需选择的 “本校的课程”
深中的“本校的课程”由深中基础学术课程和深中文凭课程两部分构成。基础学术课程是参加高考所需要学习的各学科课程,文凭课程由认知技能、自我成长、文化审美、体育健康、实践服务、研究创造六个课程群组成。


课程分层分类。基础学术课程中,数理化英等科目将开设基础课程和高级课程,实施分层教学,其他课程将分类开设更全面的可选择的拓展课程。

先修自修可选。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课程修习方式,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先修,喜欢自修的同学可以免听课程自己去修习,都可以根据修习情况获得相应的学分与积点。
经历能力学分。突破传统的学时学分,校外、网上、国际等学习经历与相应的能力可根据规定换取相应的学分。
按需选择课程。经过一个学期的高中适应期,高一下学期进入全选课方式。通过打通选修Ⅰ选修Ⅱ课程、分离必修学分和必修模块、高级课程充抵基础课程学分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课空间,可实现个性化学习与深度学习。
建设创新体验中心的宗旨是要联合国内外的知名企业、科研机构及大学,以创新教育的理念搭建一个平台,为多样化、个性化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机制。
让学生在开放、自主、合作的学习模式中,感受企业创新文化,体验科学研究精神,经历创新学习过程。着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、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。
Ø华为创新体验中心
Ø比亚迪创新体验中心
Ø华大基因创新体验中心
Ø腾讯创新体验中心
Ø光启创新体验中心
Ø中科院先进科学研究院创新体验中心
Ø建行金融创新体验中心
Ø中广核清洁能源创新体验中心
Ø大疆创新体验中心
Ø科大讯飞创新体验中心
Ø海云天科技创新体验中心
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语音识别创新实验室
Ø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智能机器人创新实验室
Ø深圳大学空间智能创新实验室




采用“量化评价+质性评价”的方法评价学生综合素养,量化评价的呈现形式为学业报告,质性评价的呈现形式为成长记录,包括人生规划、成长经历、师友印象、代表作品四部分,所有信息均记录在智能化的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系统中,并可用手机完成记录、查询、评价等功能。

目前,学生参与了IYPT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、USAYPT(美国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)、CTB哈佛中国大智汇创新研究挑战赛、美国高中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16项国际学术活动,深中学子在这些活动中表现出了扎实的学术研究能力、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。
2、IYPT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
3、USAYPT(美国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)
4、加拿大滑铁卢数学竞赛
5、新加坡莱佛士数学奥林匹克邀请赛
6、美国高中学生数学建模竞赛
7、AMC美国数学竞赛
8、世界生物学大会
9、“与大师同行”
10、国际中学生科学大会
11、芬兰国家科学技术学院年会
12、CTB哈佛中国大智汇创新研究挑战赛
13、模拟联合国
14、德语奥林匹克竞赛
15、国际遗传工程设计大赛
16、斯坦福大学演讲与辩论邀请赛

美国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USAYPT总冠军



2016北京大学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获佳绩

荣获唯一的“思索奖”

始发于微信公众号: 深圳中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