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文、理科考生考查的方向虽有明显区别,但是文、理试题对重点数学知识、思想方法和能力的考查都相当到位,试题有逐步向不分文理的趋势靠近,同时加大了对数学素养、数学文化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力度。整套试题既具有“基础性知识常规考,重点知识重点考,难点压轴题分散设置”的特点,更具有“立足基础、凸显能力、贴近学生、方法常规、整体平和”的特点。整卷具有较好的区分度,更有利于对不同层次考生的选拔。统览全卷那就是:平稳推进、重点突出、难点分散、梯度明显、错落有致、整体和谐。
统观2018年高考数学卷Ⅰ,在命制上具有三个显著特点:其一,以知识为载体,突出数学基础的考查。其二,以能力为立意,突出高中数学主流知识交汇考查。其三,以方法为立意,突出数学素养的考查。凸显高中数学学科六大核心素养“数学抽象、逻辑推理、数学建模、数学运算、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”在试题中都有渗透。
本次试题体裁比较常规,阅读理解以说明文为主,完形填空依旧是考生熟悉的记叙文,语法考点也稳定,覆盖常规考点。试卷选材涉及中外文化与生活化的内容,如阅读理解A篇讲到华盛顿骑行旅游,B篇讲述美食节目,D篇关于废旧电子设备的环保使用,写作话题涉及中国餐桌文化,突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。全卷生活气息非常强烈,无不体现新课标中“人与自我,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”的话题要求。
与往年的单方面去信不同,今年的书面表达设置了一个交际情境——朋友来信询问,然后回信提供信息与建议,体现更强的交际感,强调在真实语境中使用语言。用英文向外国朋友介绍本国文化,也贴合新课标核心素养中“文化意识”的培养。
鉴于全国卷的考查特点,建议高二学生要着力提升语篇能力。同学们在平常的阅读中,要有意识地寻找篇章的逻辑语义联系,提高对语境线索和篇章结构和连贯的敏感度。同时,应广泛涉猎多元化题材,积累中外文化知识。只有储备了丰富的话题知识和图式,同学们才能快速地理解语境,以不变应万变。
总体难度稳中有降,以基础和中等难度的题目为主,以经典的物理模型和问题为主。要求学生基础扎实,有良好的审题和解题习惯,注重细节,思维严谨。如选择题的第18题,学生一定要审题仔细,分清题目中要求是“轨迹最高点”,而非“轨道最高点“,在此基础上再具体分析物理过程,应用恰当物理规律列式,仔细演算才能得出准确结果。主要以基本方法的考察为主,平时学习训练扎实的同学会做起来比较顺手。
其中,选择题都是围绕着核心考点(化学与生活、元素化合物、电化学、物质结构、元素周期律、电解质溶液、有机化学基础、化学实验基础)展开,做到稳中有变。
非选择题注重化学基本素养和化学计算能力的综合考查,28题的化学原理题,是此次试题中最难的题,此题在考查问题的灵活程度、基础知识运用能力、学生的细心程度方面都十分到位,体现出了新课标要求。
从试题的特点上看,有以下几个特点:第一,强调主干。4道必做非选择题分析为生态、光合与呼吸、水盐平衡调节和遗传规律。这是高中生物的主干知识,其中,生态两年没考后重新回归。第二,突出学科素养,注重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考察。整卷没有简单知识记忆,突出考查学生对生物核心概念的理解与运用,特别是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。
编辑 I许咏梅
始发于微信公众号: 深圳教育通